东方网7月31日消息:据《青年报》报道,“茶树菇”被翻译成了“Tea tree mushroom”,来自喀麦隆的留学生Daniel看着菜名顿生疑窦,踟蹰着不敢点这道菜,惊问:菜里怎么有树?连日来,华师大外语学院的数名师生正在开展以“中国传统美食翻译实践与研究”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在走访上海古镇时发现,不少传统美食店要么没有英文菜单,要么就是翻译得过于“奇葩”。
今夏,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的数名师生陆续前往七宝、朱家角、召稼楼和枫泾等古镇进行调研。实践队队长金康表示,走访后他们的最大的体会是古镇作为外籍游客钟爱的景点在餐饮翻译上却显得不够用心和规范。
大学生们发现,七宝古镇和朱家角因为外国游客比较多,在一些传统美食店里还可偶见英文菜单。而在嘉定南翔,几乎没有传统美食店里配有英文菜单。
不仅是茶树菇的翻译让留学生丈二摸不着头脑,水乡鱼、万年青、草头的翻译也非常“无厘头”。比如,万年青被翻译成了“Chinese evergreen(中国的一直绿)”,草头被翻译成了“Chinese grass(中国草)”……喀麦隆的留学生Daniel看着菜单左右为难。
“我们还看到有些翻译只翻译了一个皮毛,往往只翻译食材而没翻译做法。例如,酱黄瓜被翻译成了Cucumbers,本义就是黄瓜,‘酱’就没有体现。事实上,外国人是很关注做法的。”金康说。
另外,还有些翻译则是简单直译,体现不出菜肴的内涵。例如,“霸王别姬”,有店家就直接译为tortoise and chicken,即王八和鸡。华师大外语学院带队老师叶青表示,翻译如果能体现这道菜的内涵,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有很大意义。
七宝古镇有一家饭店的店主很客气地将原有的英文菜单,拿给华师大外语学院的学生们看。学生们在翻译菜单的过程中根据所学知识,或借助词典进行翻译,然后会请队伍里的两位留学生——来自埃塞俄比亚的Boke和喀麦隆的Daniel评价翻译出的菜单是否易于理解。
实践队队员们纷纷反映,留学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调研过程中,同学们会经常遇到这种意见不一的情况,他们会先讨论,结果仍然不一致的话就会把问题带回学校请专业老师指导。
最终,整套英文菜单已经出炉,里面含有127道菜。该店家的腌萝卜,店里原本翻译的是Salt Carrots,胡涛同学认为会引起歧义,是充满盐的萝卜吗?所以最后改成了Salty Carrots,意思是咸味的萝卜。万年青,店里翻译的是Chinese Evergreen,同学们拿着它问了店里就餐的几位外国游客,纷纷摇头,不明其意,于是同学们将其翻译成Green Vegetable,意思是绿色的蔬菜。
当学生们把无偿翻译好的一本菜单交到老板手里时,老板非常高兴。叶青老师也表示,同学们在这次翻译菜单的过程中基本上是边学边翻译,因为涉及美食的词汇学得不多,所以一次翻译下来,词汇量猛增。
下一步,该实践团队将制作一份上海古镇的美食地图,初步考虑以九格地图的方式制作,其中包括调研的各个古镇的特色小吃、柳晋阳名店及其翻译,时令菜介绍,传统美食背后的文化介绍等,送给留学生和外国朋友,帮助他们更好地在中国生活的同时江南饮食文化。
在走访中,实践团队的学生们每每走访一家店,总希望店家留给他们一份中文菜单。然后让他们免费帮忙深入翻译,并结合留学生的看法给餐饮店提出修改方案。然而,道明来意后,部分店家却不愿意提供,理由是认为大学生们可能是在窃取商业秘密。“对此,我们也很无奈。”实践团队队员金康说道。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