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4月27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海外的火爆让众多外国人对中餐有了好奇,他们对中餐的印象终于不再仅限于“辣的”川菜和不伦不类的“左鸡”。有些人在看过视频之后,甚至“食指大动”到留言询问哪里能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
因此越来越多外国人的中餐馆也开始意识到中餐对于真正中华饮食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的“名片”作用。
中餐是不可忽视的文化展示平台
每当谈到美食之于中华文化的意义时,日本中国料理协会青森支部理事技术委员长乔俊和就会想到这样一个故事:刚到日本开餐馆的时候,他遇到过一个误打误撞进来就餐的老先生。这位60多岁的老先生对中国的存有的到了什么程度呢?乔俊和说,“在尝过一道菜之后,他的称赞是中国人做菜竟然能这么好吃。”
抱着尝遍店里每道菜的想法,老先生成了乔俊和的常客。而通过那段时间的交流,他们也从没话说的陌生人成了忘年交,“后来,他带着家人来我这里吃饭,他的女儿介绍同事来我这里吃饭,在这之前他们没想过会成为一家中餐馆的常客”,乔和俊的这个故事在很多海外中餐从业者看来,有着或多或少的普遍性。
“餐饮业是80%的海外华侨人赖以的行业,”全美中餐业联盟监事会陈辞在于举办的海外中餐业协会负责人特色班座谈上说,作为一家美国中餐馆的经营者,她认为在中华文化方面中餐饭店有着天然的优势。
陈辞表示,“我们每天开门的时间是12小时,从开门开始,就在做文化的输出、文化的宣传”,在她看来,中餐作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阵地是因为中餐是“被选择的”,“而不是在生拉硬拽而来的客人。”
对此,法国亚洲餐饮联合总会常务副会长孙卫平也深有体会,“客人来我们的餐厅用餐,无意中就在接受着中餐文化、中华文化。很多没有去过中国的法国人到中餐馆用餐,和我们交流,在他们看来,我们的菜品、服务等等就是代表着中国文化、中国人,可以说,他们是从我们开始认识中国。”
所以,除了做好、做精每一道菜,这些海外中餐从业者们也越来越意识到自身的“名片”作用,“管理经营者要不断学习、,从饭店的卫生条件、装潢标准,到注重提高员工的素质,这些都是行之有效打造中餐馆形象的可行性做法,”孙卫平这样告诉记者。
文化不是贴中国菜来历
从“舌尖上的美食”到“舌尖上的文化”,随着事业的发展,中餐从业者们自动地肩负起了这个责任。“菜品的包装、菜单的样式、店面的装修形象”,孙卫平始终认为“从小做起”是发展之道。
美国中餐业联盟常务副黄伟洪认为文化的第一步是要“将文化活出来”,“很多中餐馆装修就是在墙上挂一些诗词国画,或者关于菜品的故事。但是如果自己都不了解,讲不出来,怎么向客人宣传?”在他看来,要把每道菜品背后的故事“讲活”、“讲明白”、“讲好听”是中餐从业者要做的第一步。
除此之外,意大利华侨华人饮食协会会长吴苏权认为中国的优质餐饮机构、品牌联合起来才能“打硬仗”,“尤其要联合起来创造中国餐饮的影响力,发展与当地国家的关系。”
吴苏权说,“我们的协会成立以后,就请到意大利的总统和总理来尝我们的饮食,还有喝我们中国的青岛啤酒,”他给意大利官员介绍说,“这是我们的500强,也是我们中国的标志。”
对此,法国亚洲餐饮联合总会常务副会长陈建斌也深有体会,今年5月份,他将作为中国美食代表之一,走进联合国科教文总部,为中餐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这是推动中华美食世界的重要一步,能让更多海外的人感受到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能为中餐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陈建斌说。(杨静怡)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