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的粉蒸肉常垫着干菜、蔬菜一同蒸。干菜蒸肉,肉吸收干菜特有的香气,肉和菜的香气在嘴里碰撞四溢,回味无穷;肉的油脂浸透了下面的干菜,富含纤维的干菜拌着润滑又能分辨的米粉,两种口感在唇齿间交替,尽享美食之乐。
乡村家庭一般都置有小石磨,便于磨粉。当地居民家办过酒席后,每每会将剩菜加上虾米、油渣、辣椒粉煮出一大锅糊糊来,叫上街坊四邻、老老少少来共尝。
婺源当地村食大米,习惯捞饭蒸饭,米煮成饭胚即捞出,剩下少量饭粒与米汤煮稀粥,饭胚用木甑蒸熟,这样出饭量高。因婺源山多地少,农家多上山做活计,孩子也须翻山越岭上下学,故一家人很少能同时用餐,蒸饭可一直在锅里热着(蒸菜也是),可以家里每个随时可吃上热饭菜。
婺源多山,当冰雪消融、春回大地是采蕨的黄金季节。蕨菜吃起来清脆细嫩,滑润无筋,味道馨香。家常可炝、炒、打卤、做成包子馅等,吃法很多。烹饪界对蕨菜更是珍爱。因其颜色翠绿,造型美观,能做出多种色香味形俱佳的凉热菜,既富有浓厚的山村风味,又清香四溢,使人望而垂涎。
是婺源真正的特有的小吃,以米粉加发粉在类似锅盖的圆面板上抹成薄薄的一层,再撒上香菇、沫、虾米、豆芽沫、干笋、干豆角、辣椒、葱、豆腐干沫,蒸熟起锅,约1厘米厚,在撒上葱花,浇上熟油,再用刀划成棱形,蘸上辣酱。
清明时节,在婺源随便走进哪条村,哪户人家,都可以看到一种颜色青绿,天然清香的特色小吃,这种叫做清明果。
用一种叫野艾的野菜水煮后揉入面粉中,和糯米、籼米粉在面盘里搓好面团。把面捏制成小酒杯状,填入类似菜包的馅,最后捏合而成。包好后,小心的放在一竹筛上,以备蒸食。馅料也是用、猪腊肉肠、冬笋等和野艾拌好。
清明果因为主要原料野艾在清明时节长势最旺,也最易采得,因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是此果过去用于清明时节纪念和怀念逝者。这种野艾有一种浓郁的味道,看起来像葱,吃起来也像葱。果皮有韧劲和嚼头,而且不会吸收菜馅里的油,一口咬下去时,咸香满口。
糊豆腐是婺源一带宴席上的第一道下酒菜,其味香鲜可口。味道鲜而且清,是当地代表菜。豆腐切成豆粒大小,倒进放有高汤的热锅里,加上调料焖几分钟,再浇上熟猪油,放上虾仁、肉蓉、香菇丁和笋尖,一手搅拌,一手撒米粉,再放入碎香菜、湿淀粉和猪油,舀到盘里,浇上麻油,撒些胡椒粉和葱花即成。
婺源酒糟鱼是婺源民间流传已久的传统土特产食品,沿用传统手工制作工艺,选用蓝天绿水蕴育,鸳鸯湖中的淡水活鱼为主要生产原料,配以糯米酒,多种中草药、植物 油、辣椒、精盐、香料,加之以现代化的高温杀菌和真空包装,精堪工艺制作而成。
产品色泽金黄,香而不腥,肉味鲜美,开胃爽口,且久食不腻,冷热食均可。简易方便,是居家、宾馆、旅游和馈赠亲友之佳品
婺源的蔬菜可谓婺源美食浓墨重彩中的一缕青烟了。婺源的山林和田园资源丰富,蔬菜多产农家和山野,春天笋、夏天的蕨、秋天的菠菜、越冬的大白菜.... 应季的蔬菜清甜可口,仿佛能嗅到田野的气息。
本文来源于ipfs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