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华美食 > 正文

一个小说家的中华美食故事

类别:中华美食 日期:2017/9/9 13:09:26 人气: 来源:

  一个小说家的中华美食故事读施亮散文新著《吃的风度》文/王慧骐这部书的出品方在书腰上打出了“首席饮食国学读本”的字样。我的理解,称其为“国

  这部书的出品方在书腰上打出了“首席饮食国学读本”的字样。我的理解,称其为“国学读本”,当是指该著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作品所传递的知识相对可靠。施亮兄是我熟识近三十年的老友,他做学问写文章一如其为人,肯得下笨功夫花死力气。凡引经据典皆有出处,所发议论或提出观点也都以史实或亲身历验为基础。更重要是,作为一名已出版过四部长篇小说的作家,施亮懂得切莫染上一股“掉书袋”的学究气。写美食的文章似更应充满情趣,让所写之物摇曳生姿,活色生香。因此你可以发现,这本书里的文字里大都有作者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跃动。比如《鱼,我所嗜也》一篇,从《史记》中关于鱼的记载谈起,洋洋洒洒好几千字,落脚点却在“我”和鱼的相知相交上。文中有一段写他少年时随父母去湖北咸宁向阳湖(文化部五七干校)下放劳动,生活条件异常艰苦,而“干校的纪律不允许向当地农民购买农产品”,母亲悄悄向农人买来黑鱼,给全家人做“黑鱼两吃”,熘鱼片的滑嫩和燉鱼汤的鲜美,此生难忘。还写到母亲江阴老家盛产鲥鱼,在被视为罕物,偶然在菜场发现冰冻鲥鱼,母亲立即买下一批,把家中冰箱下层全部腾空存放,“除了大宴宾客”,还将这宝物“分赠江浙籍友人”。细节之丰满且具独家特点,于学说之外增添了小说一样的可读性。在对各类美食地描述之中,恰到好处地揉进一些属于自己的故事,让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与散文叙事的轻松感“五味调和”,是施亮这部新著别开生面的行文措施。

  选做书名的“吃的风度”一文流露出作者对“吃”所持的人生态度。施亮其父施咸荣先生是享有盛名的翻译家、编辑家和英美文学研究专家,其母乃江南闺秀,又是巧妇,烧得一手好菜,因母亲姓杜,父亲的友人称母亲所做菜肴为“杜家菜”。在施家那张颇有些来头的红木圆桌上,曾经是怎样地高朋满座朱海观,杨仲德,钱钟书、杨绛夫妇,李文俊,董衡巽,董乐山、张佩芬夫妇,梅绍武、屠珍夫妇等翻译家、学者,他们的音容笑貌乃至文章,都成为了施亮记忆中的一道风景,散文中的几多细节。《先生的餐桌》一文描述了1985年的中秋节,钱钟书和杨绛夫妇(二位都是施亮父亲的老师)来家中做客的场景。“钱先生吃得颇为惬意,大快朵颐”,吃到最后,一边“打着饱嗝”,还忍不住伸出筷子去夹一块冰糖肘子肉,“杨绛先生在一旁用她的筷子轻轻一拨,说,钟书啊,不能再吃了,晚上又闹胃子疼啦。钱先生嘿嘿憨笑一声,筷子略缩了一下,却仍然夹了一块瘦点的往嘴里去”。一代学者在餐桌上毫不掩饰的憨态跃然纸上。

  施亮在书中所阐释并的“吃的风度”,有其鲜明的褒贬取舍。他厌恶极尽奢华之的摆阔气讲排场,欣赏并推崇时便流行开的三两好友“吃小馆”,推心置腹尽兴而归。他举例说,鲁迅当年和一学生同归家,随意在一饭摊上吃荞麦条子而自以为不如;讲到汪曾祺去西双版纳采风,在一处傣族排档吃宵夜,就着一瓶啤酒品尝“烤小鸡”,还模仿同行者的杭州话翘着大拇指说:“哉!真哉!”的场景,作者评说:“先生的童趣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对中华美食文化勤勉扎实的深耕细作之中,始终不忘传递其一以贯之的平实、节俭和充满文人雅趣的饮食观,大约是施亮这部新著先声夺人的又一亮点。

  推荐:

  

关键词:美食典故
0
0
0
0
0
0
0
0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合作伙伴: 区块链 ysjqe.cn log日志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 帮助

版权声明: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 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到你的权利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02-2012 技术支持 FX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