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内成都市智慧餐饮平台应用试点店将增加到500—1000家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作为较早触网的传统产业之一,餐饮业在本轮“互联网+”的浪潮中将如何做好加法,用科技让人们吃得更好,也让餐饮业本身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升级?记者从昨日结束的首届2015成都智慧餐饮发展论坛上获悉,为助力成都“美食之都”建设,继成都市智慧餐饮平台建设3月启动以来,目前已有3家完成,70余家正在进程中,而根据规划,到年底,全市智慧餐饮平台应用试点餐馆的数量将增加到500—1000家。
互联网+餐饮不只是团购外卖而是行业“再造”
“在过去的2014年,是餐饮行业无比热闹的一年。”成都移动互联网协会理事朱磊表示,去年是各平台大佬使尽浑身解数,不遗余力争夺市场异常热闹的一年,饿了么、美团、大众点评、百度外卖等巨头打响了餐饮外卖入口之战,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声势浩大的地推部队、金额咂舌的补贴额度都前所未有,同时,皇太极、雕爷牛腩、叫只鸡等各种互联网餐饮品牌也在这一背景下层出不穷,各领。
然而,数据却显示,餐饮行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依然偏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65%的餐饮企业对信息化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点餐软件(甚至点餐宝)上;85%的餐饮企业对于基于云的餐饮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基于会员数据的营销辅助系统毫无概念。而采用了点餐系统的餐饮企业比例也仅仅只占到行业的23%,使用了会员管理系统的餐饮企业所占比例更是少到只占整个行业的16%。对于数据价值和数据共享价值有认识的餐饮企业只占到了行业的11%。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致力于智慧餐饮的基本是互联网企业,餐饮商户本身并非主角,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只是当下互联网趋势‘倒逼’的被动应对而已。”新本事智慧餐饮运营总监范华明在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时表示,热闹背后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尴尬”,就在于看似热闹的互联网平台企业虽然给餐馆“导入”了用户,但餐饮企业却发现,更加忙碌的结果对消费者的餐饮到店以及餐馆的营业额提升作用有限,因为商户为了从这些平台获得用户流量,必须做出一定的让利,而客流的增加,又会降低服务水平。
“‘互联网+’餐饮不简单等同于团购、外卖,虽然前者为消费者带来了实惠,后者带来了便利,但餐饮业本身的结构并没有改变。”他说,为此,要真正通过“互联网+”实现餐饮业的转型升级,对餐饮企业来说,是要通过互联网减少成本、增加顾客互动,进而提升利润,“比如过去开店选址或者是设计菜单,靠的是老板或者大师傅十多二十年的经验,但在互联网帮助下,我们可以利用对细分市场的大数据分析很快完成这一过程。”
不带现金不带卡下馆子只需“刷手机”
那么,真正的智慧餐饮应该是怎样的模样呢?作为最早提出成都智慧餐饮平台建设计划的青羊区美食促进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智慧餐饮应该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强社交关系链,融合线下门店构建门店业务场景入口,连接商家、菜品、服务员、客户,通过互动、体验、分享、消费、成长、等线上线下融合手段进行全方位数据记录,度、多形式、多手段、趣味化激励粉丝成长,提升粉丝活跃度与黏度,实现线下客流聚合,门店协同管理与线上活动、服务、移动电商紧密结合,打造以门店为中心的移动营销体系与O2O闭环,促进客户与餐饮企业共同成长,交易的现代化餐饮产业模式。
具体到企业来说,就是要建立餐饮企业自有品牌下的营销体系,一体化解决餐饮企业在移动支付、微信点餐、手机餐厅、电子收银、营销策划、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方面的问题,为餐饮企业获取客源、节省成本、增强管理、提升业绩和消费者满意度带来显著成效,帮助餐饮企业快速迈进“互联网+”时代。
对消费者来说,就是以后吃饭都不用带钱包与银行卡,只需拿着自己的手机,就可轻轻松松完成从预约、订座,到点菜、下单,再到支付的全过程,还能在吃饭的间隙,通过摇一摇等方式,了解这家餐馆的历史文化,参与店家的抽活动,“玩手机”玩出意外惊喜呢。
“目前,我们智慧餐饮平台建设已经启动,下一步重点是实体店应用试点的推广,在前期的基础上完善移动支付、消费者互动、优惠促销等11项具体措施,计划9月底前完成50家应用试点店,年底前达到500—1000家。”该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他们还将加强和青羊区食药监局、成都市信用协会对接,拟将智慧餐饮数据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和信用监管的参考依据,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总结出包括带宽要求、移动支付要求、中央厨房大数据要求、客户信息管理要求等成都智慧餐饮的建设标准体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