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红山茶 刘本畅摄
中国经济网长沙3月11日讯 (记者刘麟、通讯员米承实 张益和 米文琼)3月8日,记者在湖南省辰溪县城郊乡大洑潭村大花红山茶扩繁试验场看到,3米多高的油茶树上,硕大的茶花开得正艳,粉红的花儿在春风吹拂下,煞是好看。
随行的辰溪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贺友德介绍,这批大花红山茶是5年前用普通油茶作砧木人工嫁接的,目的是研究、、开发这一珍稀遗传种质资源。当时的接穗现长到了近2米,人工扩繁试验成功。
大花红山茶是生长在辰溪、溆浦两县交界罗峰高寒山区的油茶变异品种,树高4~6m,最高达12m,花径约14cm,大如牡丹,鲜艳美观,果长7—12cm,平均重200克,籽可榨油,既可食用,又可制造高级化妆品,集观赏、食用为一体。上世纪80年代初,林业科技工作者在辰溆两县交界的辰溪县苏木溪瑶族乡金鸡洞村首次发现,后在两县交界海拔600—1000m的罗峰山区发现均有零星分布。1985年,经世界山茶科权威、广东中山大学教授张宏达鉴定为茶花新品种,命名为大花红山茶,为怀化独有品种,有“市宝”之称。
大花红山茶生长在高海拔山区,抗寒抗病虫能力强,是山茶属内珍稀的耐寒遗传资源;其染色体数达到120条,为山茶属基数的8倍,是山茶属内罕见的天然八倍体,对研究山茶属的起源分化及多倍体育种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为了研究开发大花红山茶,扩大种群数量及栽培范围,辰溪2007年启动了人工驯化栽培试验,探索人工栽培技术。在林业、科技部门支持下,贺友德在城郊乡大洑潭村租了12亩油茶林作为试验,以普通油茶林为砧木,采取高接换种的方式,2007年5月首批嫁接大花红山茶12亩接穗1.1万个,成活率达85%,试验取得成功。现在,首批12亩嫁接成功的大花红山茶每年可提供接穗15万余个,为大批繁育种苗供造林、园林及科研用打下了的基础。
2012年5月,贺友德又一次攻克技术,掌握了大花红山茶快速繁育技术,成功培育出大花红山茶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苗2.6万株,为该珍贵的规模化、产业化开发突破了优质种苗稀缺的技术瓶颈,对景观美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特色品牌创建、新型绿色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魏敏)
网友评论 ()条 查看